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简介】
乳制品因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和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钙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营养结构最接近完善的食品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年国内时有发生的乳制品安全事件已经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危机,严重制约了我国乳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鲜奶、酸奶、奶粉的购买量分别从2006年的18.32、3.72、0.5kg/人下降到了13.98、3.67、0.45kg/人。消费者由于对国产乳品缺乏信心,人均乳品消费呈现出了明显下降的趋势。而这种信任危机,使得大量国外乳制品得以进入中国市场。
【乳品分类】
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包括:
液体乳类(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
乳粉类(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和调味乳粉、婴幼儿配方乳粉、其他配方乳粉);
炼乳类(全脂淡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调制炼乳、配方炼乳);
乳脂肪类(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
干酪类(原干酪、再制干酪);
其他乳制品类(干酪素、乳糖、乳清粉等)。
【生产设备】
乳制品生产企业必备的生产设备有哪些呢?
一、液体乳
1.巴氏杀菌乳必备的生产设备
2.灭菌乳必备的生产设备
3.酸牛乳必备的生产设备
二、乳粉
1.湿法工艺生产必备的生产设备
2.干法(干混)工艺生产必备的生产设备
三、其他乳制品
1.炼乳必备的生产设备
2.奶油必备的生产设备
3.干酪必备的生产设备
【发展措施】
1、加强奶及奶制品的营养宣传;
2、要逐步调整产品结构;
3、尽全力解决原料奶的质量问题,改善乳及乳制品质量。
【总则】
关于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共有六十多条,抽取一些重要的条例仅供参考。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保证乳品质量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奶业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乳品,是指生鲜乳和乳制品。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法律对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三条:奶畜养殖者、生鲜乳收购者、乳制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对其生产、收购、运输、销售的乳品质量安全负责,是乳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者。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
【奶畜养殖】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条:国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扶持奶畜养殖者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支持奶业发展资金,并鼓励对奶畜养殖者、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等给予信贷支持。
国家建立奶畜政策性保险制度,对参保奶畜养殖者给予保费补助。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向奶畜养殖者提供养殖技术培训、良种推广、疫病防治等服务。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和其他相关生产经营者为奶畜养殖者提供所需的服务。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二条:设立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具备一些条件:
奶畜养殖场、养殖小区开办者应当将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名称、养殖地址、奶畜品种和养殖规模向养殖场、养殖小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从事奶畜养殖,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禁止销售在规定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的生鲜乳。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奶畜养殖者应当遵守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的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奶畜养殖者对挤奶设施、生鲜乳贮存设施等应当及时清洗、消毒,避免对生鲜乳造成污染。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生鲜乳应当冷藏。超过2小时未冷藏的生鲜乳,不得销售。
【生鲜乳收购】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奶源分布情况,按照方便奶畜养殖者、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必要时,可以实行生鲜乳集中定点收购。
国家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划布局,自行建设生鲜乳收购站或者收购原有生鲜乳收购站。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并具备下列条件,取得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颁发的生鲜乳收购许可证。
关于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还有乳制品生产、乳制品销售的法律法规在此不一一例举了。
【检测】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9月发布的关于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标准,了解到国家标准采用的方法的原理。这些方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串级质谱联用法。
苏州快捷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三聚氰胺检测卡和三聚氰胺试剂盒基于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专业检测牛奶、奶粉以及液态奶中药物残留,该类检测卡特点是快速、安全、准确、灵敏等。
【总结】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中国乳业遭受巨大打击。乳品质量安全一次次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开始深刻审视乳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出路。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监管部门也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监管体系,加大对乳品行业尤其是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行业协会加大了对乳品企业的指导力度。
应当进一步实施和落实乳品行业升级改造计划,大力发展奶源基地建设,严格控制奶源,增强产品检验能力,加强对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建立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企业诚信体系,真正做到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引导行业走上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相关事件】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 2014年1月13日宣布,将在国内召回受大肠杆菌污染的近9000瓶鲜奶油。这是该公司近6个月以来遭遇的第二次食品安全事故。
恒天然当日宣布,由于大肠杆菌含量超标,将召回旗下A nchor和Pam s两个品牌的鲜奶油,数量为8700瓶。这些鲜奶的保质期在2014年1月21日前,销售地区为新西兰北岛的零售店和食品店。